中醫藥學術領域蘊藏有很多寶藏,但我們需要結合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知識和方法去進一步挖掘,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
2014 年是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陳可冀的本命年,“我四十二公歲。”陳可冀院士說。
“過了2014 甲午馬年我的本命年,自我感覺到馬齒徒增,眼眉低垂,臉面上的皺紋與斑點又增加了些許,真的老了。”
再創新業績責任之重
雖然總是說自己老了, 但陳可冀院士開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卻從沒有因年齡的增加而有所減少。就在剛剛過去的2014 年,其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心血管病中心活血化瘀防治心血管病團隊,被中組部、中宣部、人力資源部、科技部聯合表彰為全國杰出技術先進集體,而陳可冀院士個人更是被評為全國杰出技術先進個人。
“雖然年紀大了,但還能帶領團隊獲得黨和國家的肯定,也算些許寬慰。”陳可冀院士笑著說。
榮譽的確來之不易。眾所周知,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每5 年一次,由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等四部委主辦,重點表彰在國家重大戰略、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中涌現出來的領軍人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地方區域發展重點領域、優勢產業等涌現出來的杰出人才。此次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共聯合表彰了99 名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和96 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陳可冀院士是中醫藥行業中僅有的兩名獲獎者之一。
“受表彰之余,倍感如何再創新業績的社會責任感負荷之重。”陳可冀告訴記者。
“活血化瘀”學派創新第一人
20 世紀50 年代中期,我國成立中國中醫研究院,陳可冀即奉調來京,成為第一批西醫學習中醫的成員之一,從此與中醫藥事業及中西醫結合事業結下了畢生之緣。與此同時,“我的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從此確定。”
過去的60 余年,陳可冀院士在傳承傳統活血化瘀原則治療心腦血管病的臨床應用方面,對其治則、臨床效果、以及相關方藥作用機理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對其適應證、血瘀證標準制定、幾類活血化瘀藥物分類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使得活血化瘀類方藥在不少領域得以進一步在臨床推廣應用,輻射全國,形成了所謂“活血化瘀現象”,陳可冀院士對此“頗感快慰”。
“中醫藥學術領域蘊藏有很多寶藏,但我們需要結合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知識和方法去進一步挖掘,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與時俱進,使其更好地為人民大眾健康服務。”陳可冀院士談道。
2015 年,陳可冀院士準備和他的團隊一起,與國內外同行進一步加強合作,“以‘行進中的活血化瘀學派’為主旋律,開展腳踏實地的工作,并加強海內外學術交流,推動進步,實現為社會民生服務中自我存在的價值。”陳可冀院士的希冀依然慷慨。
參考資料
【1】微信公眾號“ 醫師報”(ID:DAYI2006),【耄耋之年】陳可冀院士:榮譽之上的責任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